东风17号超音速导弹讲解 敏感时刻首次公布
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的萧声来回答以上问题。东风17超音速导弹解释,在敏感时刻首次公布。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近日,央视军事发布了一段名为《81秒看中国军人的力量》的视频,庆祝八一建军节。视频展示了多种解放军武器装备,包括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与以往不同的是,展示东风-17导弹发射上路的画面极为罕见。对此敏感的外媒曾报道称,东风-17可用于阻止“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介入”。
这一次,官方媒体报道了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发射画面的首次曝光。亮点是这次东风-17导弹直接在一条路上发射。
东风-17是一种比较强大的中远程弹道导弹,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现役的PHG导弹,也是一种高超音速滑翔导弹。
东风-17导弹在2019年国庆阅兵中首次亮相。它使用了东风-16中程导弹的单级火箭发动机,并安装了高超音速滑翔弹头。可以将射程从东风16的1000公里左右增加到1000公里以上或者近2000公里。
目前服役的常见精确制导导弹弹头大多采用双锥,如美国正在研制的高超音速滑翔器(C-HGB)弹头、东风-16导弹的制导弹头、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弹头,都是由两个不同角度的椎体组成。它们在技术上是简单的双锥,带有带翼气动舵。导弹关机时的速度为10马赫,减速末制导段的速度约为5马赫,刚好在高超音速武器的速度下限之内。
东风-17则采用乘波式弹头,是一种构型复杂的高超音速滑翔器。导弹在大气层边缘以高超音速运动时,会在稀薄空气体中产生激波,导弹会在激波上滑行,这种飞行器称为“乘波飞行器”。乘波体东风-17导弹性能优越,升阻比大,飞行速度更快,飞行距离更远,机动能力更强。可以实现10马赫的高超声速突防。
东风-17的优势在于它在大气层边缘滑行,但它没有使用正常的起伏水漂轨迹,它不会再次反弹或漂浮在水中。滑翔轨迹更低,难以探测。
很多人对高超音速武器的分类没有太多概念。看这张图,各种高超音速导弹的区别一目了然。地球表面淡蓝色的雾化层是大气层。从靶心向左呈60度角的两条细线是地面预警雷达的地平线。超出这个视界,预警雷达就看不到了。
顶部标有balltic的蓝色弹道是标准弹道导弹。绕地球飞行的黄色的是FOBS导弹系统,也叫轨道轰炸机,就是传说中的东风-6导弹。
图中标有MaRV的紫色弹道是具有初始滑翔能力的弹道导弹。它的弹道低于标准弹道导弹,但它的顶点也在大气层之外。这是一种标准的弹道导弹,带有末端机动再入弹头。中国的东风-16/21/26都是这种导弹,甚至伊朗和半岛北部都有这种导弹。
超级巡航导弹是最低的绿色弹道。HCM在大气层中沿地球表面飞行的典型型号是俄罗斯的锆石,中国的东风-100勉强算。
红色的,有起伏的水漂弹道,是HGV导弹,也被称为高超音速滑翔导弹,这是中国的东风-17导弹。当然,东风-17的好处是不会再弹出大气层,一直在大气层内飞行。
东风-17导弹的巡航段全部在大气层内,弹道奇特,几乎无法预测,被拦截。东风-17具备飞离弹道轴的能力,而且是复杂的“蛇形行走”。
东风-17导弹仅在助推阶段与弹道导弹相似,在滑翔阶段一直在大气层内飞行。导弹与助推器分离后的弹道无论是水平还是垂直都是高度不可预测的,几乎不可能被拦截。东风-17导弹的优势在于弹道复杂,大空域机动,敌人反导系统的狭小防御漏斗达不到。
东风-17导弹上路发射也说明该导弹具备了不依赖野战的发射能力。
无依托发射技术不需要预设阵地,停下来就会被击中,所以火力非常突然。适用于战役初期的第一次火力突击,摧毁敌方的预警雷达、反导系统和反空导弹阵地。
因此,东风-17导弹特别适合在战争初期粉碎敌方的地面预警系统、中低反导系统和远程反[/K0/]导弹系统。
东风-17导弹主要用于打击第一岛链的重要目标,如驻日美军基地、指挥中心、反导系统、敌方大型海上目标等。是“萨德克星”,是“宙斯盾杀手”!
那是八年前的2014年1月9日,中国首次在山西省五寨导弹基地试射了10倍音速的特种武器——武-14高超音速飞行器(现称东风-17)。它使用弹道导弹作为助推动力,安装乘波滑翔弹头,可以实现跨大气层滑翔飞行。未来这种乘波式弹头还可以安装在洲际导弹上作为全球打击武器,可以突破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东风-17采用助推滑翔弹道,增程效果高,1000公里射程可提升50%,达到1500公里。2000多公里的航程增加50%就意味着3600公里,长远来看可以发展到8000公里以上。十几年前,我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一个网友含蓄的提到了这个内容。当时我觉得这个技术完全是疯了,精神错乱。现在我相信了。中国不需要逆天,因为中国就是天。
本文就在这里给你解释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多多百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tatabe.com/zhonghebaike/10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