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现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
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的萧声来回答以上问题。很多人还不知道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现状和发展。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整体定位
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
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
发展目标
到202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重点发展方向
◎建设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
◎培育高品质生活的宜居之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携手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充分发挥湘江新区、赣江新区、武汉东湖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推进城际产业合作,优化产业链区域布局,加快建设若干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协调和承接产业转移
◎明确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方向和领域。
◎积极承接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资本、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强大的产业链。
建设科技创新社区
◎推进武汉东湖、长株潭、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整合区域创新资源,鼓励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推进光谷科技创新走廊、湘江西岸科技创新走廊、赣江两岸科技创新走廊合作对接。
推动制造业服务业一体化发展
◎建设一批国家工业设计中心,支持武汉建设“设计之都”。
◎支持湖北、湖南开展科技金融创新,推进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鼓励建立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一批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
◎共同打造湘赣红、潜江龙虾、洞庭香米等区域公共品牌。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共同提升内联和外联能力。
在江夏五里界的京广高铁高架桥上,一列高速列车在油菜花海中飞驰而过。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摄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宜昌、岳阳、九江等主要港口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促进沿江其他港口协同发展,推进长江中游港口一体化管理,促进城市群机场协同运营,提升武汉、长沙、南昌机场区域通航空枢纽功能, 完善国际航线网络把武汉建设成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长沙、南昌等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融合。
铁路:规划建设武汉-宜昌、武汉-合肥、长沙-赣州、襄阳-常德、益阳-娄底、荆门-荆州、仙桃-监利、常德-岳阳-九江、南昌-九江。
公路:实施G4京港澳高速君山大桥段、G60沪昆高速长富至金鱼石段、G50沪渝高速武汉至黄石段扩能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国道跨省段。
规划建设监利至华容公铁两用大桥、九江至黄梅等越江通道。
航道:推进长江宜昌至武汉段4.5米航道整治工程前期论证工作。
机场:将建设鄂州机场。实施长沙黄花机场改扩建、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南昌昌北机场三期扩建,改扩建一批支线机场。
共同建设新的基础设施。
推进武汉、南昌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升级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完善武汉工业互联网标识分析国家顶级节点功能,加快二级节点建设。
2025年,武汉都市圈城市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钱江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通讯员钱江宣摄
在“十四五”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实施方案中,武汉被高频点名。在发展长江经济带、促进中部崛起和巩固“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武汉肩负着更大的使命、重大的任务和重大的机遇。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依托武汉东湖、长株潭、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力争在关键共性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关键领域形成突破,形成协同创新示范。
◎到2025年,武汉、长株潭等都市圈城镇化取得实质性突破。
强化都市圈引领作用,优化城市群格局空
◎全面提升武汉、长沙、南昌在先进制造业研发、科技创新驱动、全球贸易服务、文化商业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功能。
◎推动武汉、长沙一般制造业合理有序疏解。
◎逐步降低武汉市江汉区等人口密度较高的城区的人口密度。
◎加快武汉与鄂州、孝感、咸宁、黄冈、黄石的城市化进程。
◎着力建设武汉都市圈。
◎制定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
◎依托京广走廊,推动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协同发展。
◎依托长江-京九通道,促进武汉与南昌都市圈互动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共同提升内联和外联能力。
◎加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
◎提升武汉、长沙、南昌机场区域导航空枢纽功能。
◎建设武汉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武汉至宜昌、武汉至合肥铁路的规划与建设。
◎实施G50沪渝高速公路武汉至黄石段扩能改造工程。
◎推进长江宜昌至武汉段4.5m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前期论证工作。
◎实施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建设。
◎推进南昌至武汉等UHV交流项目建设。
◎推进武汉、南昌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
◎完善武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全国顶级节点功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湘江新区、赣江新区、武汉东湖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
◎武汉都市圈打造“光芯屏端网”全产业链
◎武汉重点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业。
◎武汉都市圈重点发展新能源和自动驾驶汽车,5G车辆和道路。
◎武汉建设航天产业基地。
◎武汉携手宜昌、鄂州,加快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武汉都市圈发展先进半导体、特殊钢、无机非金属等新材料。
◎推进武汉东湖、长株潭、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鼓励科技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推进光谷科技创新走廊、湘江西岸科技创新走廊、赣江两岸科技创新走廊合作对接。
◎湖北加快光谷、罗家、江夏实验室建设。
◎推进东湖科学城、岳麓山大学科学城、瑶湖科学岛建设。
◎支持武汉建设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国家信息光电创新中心和国家数字化设计制造创新中心。
◎支持武汉建设“设计之都”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共同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支持武汉、鄂州、南昌发展pro 空经济。
◎提高中欧班列在武汉、长沙、南昌的组装能力和运营质量及效率。
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共同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支持武汉建设运营全国碳排放权登记系统。
◎支持长江经济带武汉、九江、岳阳等绿色发展示范区深化探索实践。
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共同增进民生福祉。
◎发掘和利用好武汉、韶山、南昌等红色资源。
◎深入研究长江文化,挖掘荆楚文化、湖湘文化资源,推进盘龙城、铜官窑、海阳后郭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支持景德镇御窑、“万里茶道”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筹备工作,支持汉剧、湘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
◎打造红色武汉、革命大别山、秋收起义、湘赣红旗等红色旅游线路。
◎共建岳麓、白鹿洞等书院,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著名文化旅游品牌。
◎打造武汉到长沙到南昌的周末游产品。
◎建设武汉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实施排水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封闭武汉、长沙、南昌、宜昌、岳阳、九江等重点城市防洪保护圈。
(长江日报记者高萌)
[责任编辑:王玉玺]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本文就在这里给你解释一下,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多多百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tatabe.com/zhonghebaike/105759.html